奇趣海島—東龍洲

陳一年

 

    這回我們去一個平易近人、美麗而又好玩的海島—東龍洲。小島人煙稀少,長居島民不到10人。平時人跡罕至,但到了週末和假期便人氣興旺,市區人紛紛上島遊玩,成為郊遊休閑的樂園。


美景奇岩怪洞,都市人的樂園

     東龍洲是香港西貢區最南端的島嶼,位於清水灣半島以南、香港島小西灣的東南面。

     東龍洲又名「東龍島」。據說東龍之名源於環島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海蝕洞,島民稱其作「通窿洲」,後來才改了個威風的名字稱東龍洲。

     由於東龍洲位於西貢佛堂門海峽以南,所以該島在古時被稱為「南佛堂」。另一方面,海峽以北的另一小島被稱為「北佛堂」,後來因為填海,北佛堂已經與清水灣半島相連而消失了。

     東龍洲島嶼面積2.42平方公里。島嶼西南的海峽也因為南堂島的名稱而得名,如今寫作更雅氣的「藍塘海峽」。因為近代填海關係,東龍洲與清水灣半島連之間的佛堂門水道也變得較為狹窄。

     由香港東區的小西灣碼頭乘渡輪只需半小時多點就到了,比很多人的上下班交通還要短。這島遠眺像一座峻峭的山,周邊海岸是懸崖峭壁,四周水碧山青,景色旖旎,是都市人喜愛的天然樂土。

     島上玩趣豐富,可以行山、露營、燒烤、野飲、放風箏、垂釣、游泳、攀岩和攝影。曾經登島的攝影人更是對它念念不忘。

行山、露營、攀岩……豐盛海島美不勝收

     在東龍洲行山郊遊,可分為島嶼南部和北部兩大區域,南部有著名的東龍洲石刻、鹿頸灣;北部有古炮台遺址、露營地、南堂燈塔、攀岩峭壁和噴水岩等多處海蝕景觀。無論行走島南線還是島北線,都可看到壯麗的海景、礁石和海蝕奇觀。但是,由於一天時間難以走遍全島,多數人只是在北部遊覽;最好還是露營一宿,變成二天遊。我沒有露營,而是分兩次登島,至今仍然意猶未盡。

     有人將東龍島的主要自然景觀和遊玩項目歸納為10大景點。可以由南堂灣舊碼頭起步,沿水泥路上行,向右往島南,向左往島北。

     如果是向右行遊南區,到了南部山脊的分岔路,依路牌所指:向右是「石刻」方向,向左為鹿頸灣。我很重視看「石刻」,於是向右轉,至圓形的觀景台,這裡可遠眺鯉魚門及柴灣一帶的海峽。觀景台左側有約480級石階梯,向下走到海邊,就是「東龍石刻」景點。

東龍石刻

     東龍石刻是東龍洲很早已有人類登臨的明證。石刻鑿於近乎垂直的天然石壁,為陰刻的紋飾圖案,線條曲回,狀似龍的抽象造型。全幅長約2.4米,高約1.8米,是現時香港已發現的最大面積的古代石刻。據專家推論,距今大約3千年,可能是先民崇拜的圖騰。此石刻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要返回觀景台,還得登上480級石階梯,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視這陡坡為畏途,上下一回,上千級階梯令人氣絕。

鹿頸灣

     回到圓形觀景台,沿?山梁向下走至最南岸,就是鹿頸灣,可見一望無際的大海和斷崖拍浪的景色。沿海岸可飽覽無敵海景。

東龍洲炮台

     碼頭向左方行是往島的北部,那裡有另一項法定古蹟東龍洲炮台。歷史文獻稱為「佛堂門砲台」,曾經扼守佛堂門海峽。炮台呈長方形,外牆長33.5米,闊22.5米,牆高3米。炮台曾設有15所營房及8門大炮。不過現在大砲已不見?影,只剩下砲台的圍牆及營房廢墟。如今,有3百多年歷史的東龍洲炮台已經被評定為香港法定古蹟。

佛堂門燈塔

     佛堂門燈塔是二戰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時建造的防衛設施。白色的燈塔立在海礁中。在水位較低、風浪較小的時候,可近距離拍照。不過,要注意安全、量力而為。

南堂頂

     東龍島的最高點叫作南堂頂,海拔232米,山路崎嶇難行。但當你走上山頂,就可居高臨下飽覽東龍島北部及整個佛堂門海峽的景色,更可在昔日的民航導航站和直升機坪打卡影相。

懸崖飛索

     東龍島的懸崖峭壁更是喜歡攀岩等極限運動者挑戰難度的地方,可以從崖上飛索游繩下降40米高懸崖!

 

★ 南堂頂是東龍島之巔,居高臨下飽覽佛堂門海峽景色,圓圈是導航站

★ 東龍島的懸崖峭壁是攀岩的勝地

★ 東龍石刻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古代石刻,距今大約3千年

 

★ 航拍所見,左邊小方塊是炮台,右邊是碼頭,下方小島是露營地

 

★ 東龍島亦釣友的樂園

★ 每到了周末和假期,東龍島碼頭上必現乘搭渡輪的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