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遊漫話
滇遊漫話之三:宣威火腿的「復興 」
饒玖才


談起中國火腿,很多人都知道最著名的有兩種。其一是浙江的金華火腿,另一就是雲南的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以產地宣威縣而名。腿肉切開時清香撲鼻,色澤鮮艷,瘦肉呈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現桃紅。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為「雲腿」。200多年前,開始有商人將其運銷雲南各地及鄰近的四川、貴州和廣西各省。1923年,在廣州舉行的一次食品比賽會上、孫中山先生品嘗了遠道來參展的宣威火腿,覺其色鮮肉嫩,氣味芳香,食而不膩,備加讚賞、並作了「飲和食德」的題詞。自此宣威火腿聲名大著、遠銷全國各省及海外。以宣威火腿為主要原料製成「雲腿」罐頭的工廠,也因此取名「德和罐頭廠」。1960-70年代,香港的國貨公司和南貨行、均有大批出售,為佐膳佳品。

優良的土產,是依靠品質良好的原料和獨特的加工方法。當地產的「烏蒙豬」,耐粗飼,屯脂力強,背膘厚,肉質細。每年秋收前後,豬農用精飼料雜以當地盛產的胡蘿蔔(即甘荀)猛催豬膘,入冬後,便陸續出欄。農戶紛紛屠豬腌肉。製法是先將豬腿上的血水擠乾,搓上適量的「鹽巴」,放入盆中腌一定時間,待鹽水滲透到一定的程度,將它取出薰乾或風乾,視其表面略呈綠色時,在三個不同的部位試針,達到「三針香」,即為合格成品。然後,儲存在乾燥、通風、和低溫的地窖一段時間,便可運出銷售。

宣威縣位於雲南省的東北部,在明清兩代以前,雲南和貴州兩省的大部份地方,都是少數民族所居,其經濟和文化比較落後,「中原」的漢族人對他們懷有歧視心理,腐敗的官吏更對他們殘酷剝削,故叛亂時生,中央皇朝用武力鎮壓後、便將該處稱為「宣威」,意思就是宣揚皇朝的威信,封建氣味濃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政府為各民族間的和諧、先後將全國含有歧視性的地名、予以更改,宣威之名廢除,改以當地主要山?榕?以名縣,當地所產火腿,亦因此而改稱「榕?火腿」。但因缺乏宣傳,國內各省及港澳市場均以為是另一種產品,以致銷量大降、影響當地經濟。不久,政府檢討形勢後,決定將宣威的縣名恢復後,銷量才慢慢恢復。
近十多年、雲南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加強宣傳當地土特產,宣威火腿銷量不斷上升、為雲南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金華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