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路和國際橋

三人行

  中港邊境地帶有鐵網分隔,屬禁區,除當地村民,外人不得進入,有些地點更是雙重鐵網,很遠距離,已無法接近,但有例外,港境西北尖鼻咀以東的邊境路,在鐵網邊是任行不禁的,邊境路之南,有本港著名的濕地公園。

  邊境路上的鐵網高約六七米,頂上再有圓形倒刺網,每隔一段短距離,有閉路電視監察,鐵網孔狹少細密,莫說動物不能通過,就算蛇虫鼠蛙也無法穿越,下水道進出口也有鐵攔阻截,除飛鳥外,難越雷池半步,如此設施,萬無一失,難怪多年來未聞有人能由此闖入。

  記得某年,有小段鐵網被強風吹倒,警察竟用膠帶懸空攔阻了事,遲遲未予修理,邊境重地,豈能兒戲,後有遊人發現,認為不妥,投書報章,當局才急忙把倒臥的鐵網修理好。容許在邊境鐵網路邊走動,因網外是一大片咸淡水交界的泥灘地帶,潮水漲退難測,舟不能動,人無法行,開放邊境路,有何不可。

  元朗乘小巴至尖鼻咀,在深灣道入網井圍路口落車,沿公路瀏覽景物,經沙橋村至尖鼻咀,登上彎角處的渡頭嶺,它是高僅七十米的小崗,頂上觀望,風景如畫,後沿邊境路東去,過橋前有田基路右轉,返回網井圍,過橋後續走,路途所見,大片魚塘田基,水光掩映,環境寧靜清幽,終點大井圍,有小巴返元朗。

  本港陸路口岸,有深圳灣、落馬洲至福田(鐵路)、落馬洲至皇崗(公路)、羅湖、文錦道和沙頭角,共六大口岸,將來還有香園圍至蓮塘。除此之外,香園圍以東,蓮麻坑以北,還有一處少為人知的過境地點,警察稱國際橋,那裡確有一度小橋,專為方便內地村民持証入境從事耕作的通道,內地稱長嶺耕作口。

  這一度國際橋,位於蓮麻坑村前方,小橋橫駕深圳河上,闊四米,長約十米,橋的一方是內地蓮塘的長嶺村、橋頭一座兩層高屋子,就是關口檢查站,港境的一邊是單層路邊靠山小屋,警察駐守,登記入境村民資料後放行。

  過橋人數,以前每日多達二三百人,往日只能從事蔬菜種植,禽畜飼養等農活,工作地點,只限邊境地區。今非昔彼,內地經濟改善,邊境地區城市化,企業,廠房,住宅林立,少人靠務農維生,近年減至每日約二十人,他們探親購物居多,六時前回內地,不能過夜。內地的長嶺村和本港的蓮麻坑村,同屬一家,葉姓,由於歷史原因,被分隔兩地,地理位置相近,內地村民可能擁有祖傳下來在港境的農地,過境耕作,祭祖掃墓,鄉親聯誼交往,必不可少,這度國際橋樑,發揮重要作用。

  這是蓮麻坑路最接近深圳河之處,它是深圳河的上游,河道狹窄,一網之隔,內地景物,路上即可目睹,邊境鐵網特別高聳,門禁森然,除路經小巴外,遊人罕至,行山者遠離該地,即使第三期解禁,未知該路段可否開放。  

  港境橋頭所見,內地村民乘坐專線小巴,由上水至國際橋,手拖行李,衣?光鮮,過橋返內地,看來他們不似從事耕作,購物而已。礦山警崗,前稱麥景陶碉堡,人去樓空,已成歷史遺蹟,警崗高處遙望,國際橋及附近景物,深圳河兩岸,兩層高小屋,清楚可見,四野無人,鄉村寧靜,山崗翠綠,景致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