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石湖、橋頭和營盤

三人行

  打石湖走廊,即是大刀屻雞公山連接處,地形狹窄,粉錦公路穿過,路北緊貼山坡,路南略有平地,全長二千米,東西如隘口,村舍散列,工場不少,中有打石湖石塘,古為採石場,山中開採石村用料,作建築及石藝用途,打石即採石,石匠稱採石為打石,石湖即石塘,兩者通用,原名累贅,『打石塘』已足夠。

  停採後原址已回復荒野,場地又被業者建屋,年代久遠,故址難尋。採石場地域廣遠,後來粉錦公路建成,巴士線為方便認路,細分為打石湖橋頭、打石湖村、打石湖、打石湖石塘,下一站亞公田,消防學校附近的車站,一邊靠山,另一邊深谷,車路是開山劈石而成,打石湖村旁有石藝廠,足證當年曾開採礦石。

  打石湖橋頭站的地形如峽口,兩山夾峙,公路中通,橋下山溪?水坑,坑中有尼龍水壩,上駕小橋,北接雞公山南坡,梯級直上,昔日登遊雞公山,多由蕉徑起步,今?水坑取代。逢吉鄉起行,雞公山上下來,以往多下蕉徑,今轉往?水坑作歸程,因接近巴士線,踏上粉錦公路,即見車站,乘車賦歸,方便快捷。

  橋頭稍落的蕉徑在路北,純粹鄉村,大片田園,廣闊的菜地,小巴從中穿過,直通彭屋村。營盤在路南,位處山坡,中有山谷及大山溪,車路入村路口,有自助式茶樓,附近多居民,是粉錦公路最興旺之處。再遠的蓮塘尾,近年新建很多低密度住宅,人多車多,公路狹窄,行人路時斷時續,若有若無,應予改善。

  粉錦公路的營盤,昔日可能曾是駐軍地方,大量軍『營盤』踞山頭,那是很多年前發生的事,當年為何要屯駐英軍,有其原因。山南的牛牯嶺舊軍路,由山腳直達山頂,倘外人向南進入蕉徑,營盤首當其衝,山後提供支援,証明山北營盤地區駐軍的可能性,今沙頭角道的『軍地』,也是駐軍地方,地名說明一切。

  大刀屻山勢,長形伸展,雄踞港境中部,行者多由林村坳起步,長程奔走,粉嶺賦歸,但東西橫行,少有提及,跨山橫走,更具挑戰,有新鮮感,認識更為全面,下列路線,除牛牯嶺行山徑,北峰西走橋頭的路途較完善,其餘略見荒蕪及冷僻,急上斜落,意料中事,全部走完,將對整列大刀屻山勢,印象更深刻。

  營盤登山,村口有站,右蕉徑,左營盤,踏車路上走,沿途車行不絕,村舍密集,路盡竹仔坑村,接梯級山徑上頂,過高坡涼亭,入主路徑,分岔位旁石椅,可作路標,上登北大刀屻高峰,攀爬近千梯級才能到頂,頂上坳位涼亭,山路四通,短途者沿牛牯嶺行山徑落林村谷,長程者奔走主路徑往白牛石或林村坳。

  打石湖橋頭登山,村口有鐵橋,沿路內進,分岔右走,開始上坡,過盡山腳間寮屋,登上小山坳,坳的北坡為營盤谷,又再登山,路徑清晰,有關方面建造木條梯級,行者稱便,半途回望,山下橋頭及營盤景物,清楚展現,直達山頂,接上主路徑,徑上巨石旁路牌指引,各路向皆可歸程,遺憾南部山勢全無指引。

  打石湖村登山,村口落車,沿路進入,內裡闊大,稍後過橋,橋下?水坑,它是雙漁河的上游,繼續上路,很多村屋深藏谷內,後在山坡間公廁旁登山,一直向上走,引路布條帶領,高坡有深長坑狀環形地帶,為昔日軍事北望用途,此路特色,要翻越很多坑谷,上上落落,週而復始,終點是大刀屻南峰以北高地。

  打石塘登山,村口有站,村舍散佈公路左右兩旁,無車路,稍進即上坡,左方深入,路上多寮屋,後在一孤立農舍前轉左上山,沿線布帶引路,至高約二百米,主峰西北方,有窩形山溝谷地,稱牛牯角,地形狹小,難有作為,牛牯角上方回望,雞公山南坡最清楚,後上抵主路徑,連接路口有巨石,巨石遮蓋路口。

  亞公田登山,粉錦公路消防學校對面,有村亞公田,地勢略低,村口有亞公田食水抽水站,沿路下走,兩旁多工場或村舍,直路一條,稍後向上,是寬闊整齊的梯級,上方是亞公田食水配水庫,接走山徑,山腳小崗平順,山頂陡坡高企,半途,山下亞公田,水澗石,竹坑等村在望,全線山路尚算清晰,直走至頂。

  黃竹園登山,上村的分岔公路口起步,沿錦田公路北走四百米,有簡便車路上山,即轉右上行,路盡有貨倉或工場之類建築物,接走山徑,沿線叢林雖濃密,但掩蔽的山路很清晰,一直向上登頂,半途、山下景物在望,如黃竹園,上村,石崗等村,清楚入目,接近山頂較企斜,一鼓作氣,便登上了起點首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