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詩足跡

 

中國首次設立北極科學考察站

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2001”科學考察

命名:     是次考察區域為中國協約國的斯瓦爾巴德地區,該科學考察項目命名為“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2001

 

概況:     在地理學上,北極地區是指以北極極點為中心的北緯6633’以北大約2,00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包括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

 

北冰洋及其海冰是地球上全球氣候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份。

 

斯瓦爾巴島之朗依根城

人類對北極地區大量的探索活動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初。為了開拓人類居住的領地、獲得人類生存的資源、以及尋找便利交通,人類在北極地區的探險和科學研究中付出了幾個世紀的努力。

 

人類經歷了無數次死亡的考驗,終於結束了北極地區的地理發現時代。從此人類對北極的研究和認識進入了大科學時代,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在北極地區建設了幾百個長年和臨時科學考察站,對北極地區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

 

1925年中國國民政府偶然地加入了有關中國在北極利益的斯瓦爾巴德條約,但是從未利用該條約進行過任何北極地區的科學研判和資源開發。

斯瓦爾巴島之朗依根城

 

近期中國科學家逐步以各種方式進入北極地區進行科學研究和調查活動。1999年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終於完成對北極部份海域的綜合科學考察,邁出了中國人對北極地區進行大規模科學考察的第一步。

 

但北極作為距離我國最近的極地,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資源使北極地區與我們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未來息息相關。

 

對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關係到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自然環境,也關係到中國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

 

科學考察站前之各國旗幟

北極地區是許多科學研究領域的理想場所,是地球上重力和離心力場、氣候場、電磁場等的特殊地區,北極的大氣、海洋、固體地球、高層大氣、空間科學等與地球其它地區相比較具有相當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大氣臭氧污損問題也變得日重要;同時北極地區的冰芯蘊藏著大量地球古氣候信息;

 

考察目的:1. 通過連續及定期性的科學考察,協助科學家們對北極地區氣候、環境、資源狀況及相關科學理論進行分析;

 

2. 通過在北極建設「香港科研及環保實驗室」,方便本港學者對該區進行系統性的科學研究和監測;

 

朗依根城之夜

3. 通過在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和基地建設,積累中國人在北極地區進行科

學活動的經驗,為未來中國在該區建設永久性的科學考察站奠定基礎。

 

4. 進行環境及科普教育工作,鍛鍊青少年的堅毅意志和領導能力;

 

考察內容:1. 在“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2001”考察活動期間(2001-2003),與中國科學家合力在斯瓦爾巴德地區進行多次大氣、海洋、冰雪、固體地球、 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綜合考察。

 

2. 在斯瓦巴爾德地區建設及鞏固“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內設香港科研及環保實驗室。

 

    200281日至14

 

主辦機構中國極地博物館基金

 

中國考察隊成員

                高登義教授總隊長

                          三極科學探險家

                          大氣物理學教授

             劉嘉麒教授前中國科學地質研究所所長

                          環境地質學教授

             鄒桿教授   三極科學探險家

                          大氣物理學教授

             張文敬教授中國科學院四川成都山地研究所

                          冰川學專家

              (約共15名科學家及技術隊員,包括冰川、氣象、地質、環境等)

          

香港隊員李樂詩博士領隊顧問

                          中國極地博物館基金發起人

                何建宗教授學術委員會主席

                          香港公開大學環境學教授

             隊員       香港童軍領袖

             (約共15名研究員及大學生)